換季+空氣差,皮膚開始鬧脾氣?6個簡單步驟幫助肌膚穩定下來

🍂最近這種天氣,你也開始過敏了嗎?

早晚忽冷忽熱、空氣品質時好時壞,
 這幾天來工作室的客戶,不約而同都在問:

「怎麼最近皮膚變得又乾又癢,還會泛紅、脫皮?」
 「是不是空氣太差、溫差太大,才會讓肌膚變得不穩定?」

沒錯,這段期間正值換季,加上空氣品質指數不佳,
 對於原本就偏乾、敏感性膚質的人來說,肌膚真的會受到「雙重刺激」。

尤其 PM2.5、灰塵、花粉這類懸浮粒子,若加上生活壓力與作息不穩定,
 皮膚就容易出現:泛紅、乾癢、粗糙、脫屑、甚至小顆粒狀的疹子。

📌當肌膚處於過敏或敏感狀態時,最重要的是:「讓肌膚休息」

與其用很多產品去「對抗」症狀,
 更有效的做法是:降低刺激源,回到肌膚最基本的修護機制。

🔍皮膚過敏的6大照護重點

(也是我們在工作室最常分享給客戶的「肌膚應急調理指南」)

1️ 降低洗臉時的水溫

許多人習慣早上用熱水快速洗臉,
 但對過敏中的肌膚來說,「過熱的水」其實是一種刺激。

🌡️ 溫度過高會洗去保護肌膚的皮脂膜,
 而當肌膚屏障本身已經受損時,更容易讓紅癢加劇。

 建議:

  • 使用「接近體溫的溫水」洗臉(約30~32度)
  • 洗後可用乾淨毛巾輕壓吸水,不要來回摩擦

2️ 慎選清潔方式,甚至可暫停使用洗面乳

當肌膚處於泛紅、刺癢、乾燥狀態時,
 過度清潔反而容易讓肌膚更不舒服。

我們遇過不少客戶說:「臉紅紅的,我要洗得更乾淨才對吧?」
 但事實上,過度清潔可能會破壞已經脆弱的屏障功能。

 建議:

  • 如果當天沒有上妝/防曬,可考慮僅以清水洗臉
  • 若有必要清潔,建議選擇成分簡單、不含香精、低起泡的潔顏品

3️ 回歸「簡單保養」,減少保養品堆疊

過敏中的肌膚,如同腸胃不適時,只能吃白稀飯、白吐司。
 這時候,使用過多保養品,反而可能讓皮膚「吃不消」。

原則是:「減法保養」——只用最必要的產品,給予皮膚充分的休息與恢復空間。

 建議搭配保養順序:

  1. 舒緩型化妝水(無酒精、無香精)
  2. 簡單成分的修護精華(如B5、積雪草、洋甘菊等)
  3. 無香、低敏感的保濕乳或修護霜

🚫 避免使用:含果酸、水楊酸、香精、刺激性酒精、防腐劑較多的產品

4️ 減少甜食,從飲食幫助肌膚修復

很多人不知道,其實「甜食」對肌膚的影響非常大!
 在皮膚不穩定的時候,如果又攝取過多精緻糖類,會讓皮膚更難穩定下來。

高糖飲食可能增加自由基與發炎反應,進而影響肌膚的屏障與修護速度。

 飲食小叮嚀:

  • 減少甜點、奶茶、糖飲攝取
  • 多補充天然抗氧化食物,如莓果、酪梨、綠茶等
  • 可攝取Omega-3脂肪酸(亞麻仁油、堅果類)幫助肌膚潤澤度

5️ 穩定作息,讓皮膚也有修復的機會

肌膚的修復機制,多在夜間11點~凌晨2點啟動。
 但若長期晚睡、熬夜、壓力大,會讓皮膚一直處於「無法自癒」的狀態。

就像身體生病時需要休息,肌膚不穩定時也要給它足夠的時間修復。

 日常作息建議:

  • 每天盡量在11點前睡覺
  • 睡前避免滑手機或飲用含咖啡因飲料
  • 每週固定安排戶外散步/輕運動,促進血液循環

6️ 避免長時間依賴藥物作為日常保養

當皮膚過敏嚴重時,醫生開立的藥膏可以在急性期使用,
 但當肌膚狀況穩定後,務必讓藥物回歸「急救工具」的角色,而非日常保養替代品。

長期依賴藥膏,容易導致皮膚產生「耐受性/依賴性」,
 一旦停用,可能會反彈或讓膚況更不易調理。

 正確使用原則:

  • 遵照醫師指示使用
  • 急性狀況結束後,改以溫和修護型保養品接手維護肌膚

💡額外提醒:空污+過敏季的生活小策略

除了保養方式,也建議從生活中一起進行調整:

🌀 出門戴口罩:空氣品質不佳時,減少粉塵與懸浮微粒接觸
 
🧺 枕頭套、毛巾勤換洗:避免二次刺激肌膚
 
💧 環境濕度控制:皮膚乾癢時可開啟加濕器或放置濕毛巾
 
🧴 不亂嘗試新產品:肌膚不穩定期應避免實驗新產品或敷臉

🧘‍♀️總結|與其過度保養,不如好好「陪皮膚休息」

當肌膚發出警訊時,不要急著堆疊保養品去「解決問題」。
 因為真正的照護,往往來自於減法:

 降低刺激
 
 減少步驟
 
 回到肌膚真正需要的本質

等肌膚穩定後,再慢慢恢復原本的保養程序,這樣更能延長肌膚的「健康狀態」。

🫶如果你最近也有這些肌膚狀況:

  • 換季時皮膚泛紅、起屑
  • 天氣變冷後容易癢癢的、乾乾的
  • 感覺保養品用一樣的,但效果變差了

📲歡迎加入我們的 LINE 官方帳號,
 與我們一對一私訊,幫你了解自己當下的肌膚狀況,
 找到最溫和、適合的照護方式,陪你的肌膚一起慢慢穩定下來。